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时间: 2024-04-15 23:41:45 |   作者: 五轴规格

  导航:X技术最新专利包装,储藏,运输设备的制造及其应用技术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千斤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

  2.千斤顶是常用的汽修起重工具,大范围的应用于室内、户外等多种场合下的汽车起升现场。现有的千斤顶,例如剪式千斤顶、卧式千斤顶和立式千斤顶是最常用的三种,卧式千斤顶是一种大范围的应用于载重车辆或移动电子设备上支承设备自重、调整设备水平的一个重要液压元件,它大多数都用在厂矿、交通运输等部门作为车辆修理及其它起重、支撑等工作。

  3.现有的卧式千斤顶在使用时均是放置在设备的下方的地面上对设备做升降,但是在设备的底部与地面之间的距离较远时,导致千斤顶上液压缸的活塞杆在推动设备底部时所伸出的长度过长,使长度较长的液压缸活塞杆在对设备做升降时稳定性能不好,有可能会出现活塞杆晃动的情况,且极易对千斤顶上的液压缸造成损失破坏,在使用时无法对千斤顶与设备底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未解决现存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

  6.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防护壳,防护壳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板,底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底板,安装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卡槽的内顶部开设有放置孔,放置孔贯穿底座和防护壳的底部,放置孔的内顶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安装在底板的侧面。

  7.优选的,所述底座的顶部一端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与安装槽相互连通,安装孔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内壁上安装有支撑杆。

  8.优选的,所述转动板远离防护壳内壁的一端套接有安装框,转动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内转动安装有支杆,支杆的两端均贯穿通孔,并分别安装在安装框的两端内壁上。

  9.优选的,所述安装框的顶部安装有油缸,油缸的活塞杆顶部安装有托盘,转动板靠近安装框的一端与支撑杆的外壁抵接。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安装孔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框的底部。

  11.优选的,所述底座和转动板之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安装块,两个安装块分别安装在底座和转动板的相对面。

  12.优选的,所述底板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圈,防滑圈位于安装槽的内部,底板的一端位于安装孔的下方。

  14.1、本实用新型中在使用时底座和转动板的全部重量可通过第一液压缸对底板进行下压,使底板底部的防滑圈能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在使用时当底座对防滑圈下压的力度越大,防滑圈的防滑效果越好,使底座在使用时更稳定,不会出现底座位置移动的情况,且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根据使用情况通过第一液压缸对底座的高度做调整,使底座靠近设备的底部,在使用时可对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的长度进行调节。

  15.2、本实用新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液压缸带动底板和防滑圈移动至安装槽内,且底板两侧的固定板位于卡槽内,卡槽能通过固定板对底板的位置起到较好的位置限定,防止底座在移动时底板出现晃动,因为底板和防滑圈均位于安装槽内,所以在底座通过轮子移动时底板和防滑圈并不会对轮子的转动造成影响。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的支撑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的底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座;2、防护壳;3、转动板;4、安装框;5、油缸;6、托盘;7、限位槽;8、安装孔;9、支撑杆;10、底板;11、防滑圈;12、固定板;13、放置孔;14、卡槽;15、第一液压缸;16、安装槽;17、通孔;18、支杆;19、连接杆;20、安装块;21、第二液压缸。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3.参照图1-5,一种可调节高度的卧式千斤顶,包括底座1,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防护壳2,防护壳2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动板3,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内安装有底板10,安装槽16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14,卡槽14的内顶部开设有放置孔13,放置孔13贯穿底座1和防护壳2的底部,放置孔13的内顶部安装有第一液压缸15,第一液压缸15的活塞杆安装有固定板12,固定板12安装在底板10的侧面。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座1的顶部一端开设有安装孔8,安装孔8的两侧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限位槽7的内壁上安装有支撑杆9,转动板3上的安装框4能放置在安装孔8和限位槽7内。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动板3远离防护壳2内壁的一端安装安装框4,转动板3的侧面开设有通孔17,通孔17内转动安装有支杆18,支杆18的两端均贯穿通孔17,并分别安装在安装框4的两端内壁上,在转动板3进行转动时,安装框4可根据使用情况以支杆18为中心进行转动,对托盘6的位置做调整。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安装框4的顶部安装有油缸5,油缸5的活塞

  杆顶部固定托盘6,转动板3靠近安装框4的一端与支撑杆9的外壁抵接,在使用时油缸5上可通过托盘6对设备的底部进行推动,使设备做升降。

  2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安装孔8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杆19,连接杆19远离安装孔8的一端转动安装在安装框4的底部,在转动板3转动时,连接杆19可拉动安装框4,使安装框4随着转动板3的转动进行角度调整。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板10的底部安装有防滑圈11,防滑圈11位于安装槽16的内部,底板10的一端位于安装孔8的下方,在使用时底板10与地面抵接,可通过底板10和第一液压缸15对底座1的位置做固定,同时对底座1的高度进行调整。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底座1和转动板3之间安装有第二液压缸21,第二液压缸21的两端均转动安装有安装块20,两个安装块20分别安装在底座1和转动板3的相对面,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二液压缸21带动转动板3进行转动,对安装框4和其上的油缸5的位置做调整。

  3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工作人员把底座1移动至有必要进行升降的设备底部,工作人员根据设备的底部空间大小和使用情况启动底座1底部位于放置孔13内部的第一液压缸15,第一液压缸15的活塞杆推动固定板12进行下移,而当固定板12下移时便可带动底板10进行移动,而底板10底部的防滑圈11与地面进行抵接。当底板10的底部与地面抵接后,底座1和防护壳2便可向上移动,在而位于底座1底部的轮子便可悬空,在使用时若干个第一液压缸15在推动底板10进行移动时也能对底座1起到较好的支撑,且在使用时底座1和转动板3的全部重量可通过第一液压缸15对底板10进行下压,使底板10底部的防滑圈11能更好的与地面接触。在使用时当底座1对防滑圈11下压的力度越大,防滑圈11的防滑效果越好,使底座1在使用时更稳定,不会出现底座1位置移动的情况,且在使用时工作人员可根据使用情况通过第一液压缸15对底座1的高度做调整,使底座1靠近设备的底部,在使用时可对油缸5的活塞杆伸出的长度进行调节。

  31.当底座1的高度调节完毕后,第二液压缸21推动转动板3的底部,使转动板3以靠近防护壳2内壁的一端为中心进行转动,在使用时能带动安装框4和油缸5移动至设备的底部。在转动板3转动时,位于安装孔8内壁上的连接杆19便可拉动安装框4,使转动板3和安装框4转动时拉动安装框4,使安装框4以支杆18为中心进行转动,在使用时可对油缸5的角度做调整,使托盘6的底部与设备的底部平行。油缸5的活塞杆可推动托盘6进行上移,使托盘6的顶部与设备的底部抵接,并通过油缸5和托盘6带动设备做升降。

  32.当千斤顶使用时完毕后,工作人员可通过第一液压缸15带动底板10和防滑圈11移动至安装槽16内,且底板10两侧的固定板12位于卡槽14内,卡槽14能通过固定板12对底板10的位置起到较好的位置限定,防止底座1在移动时底板10出现晃动,因为底板10和防滑圈11均位于安装槽16内,所以在底座1通过轮子移动时底板10和防滑圈11并不会对轮子的转动造成影响。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1. 压力容器及管道强度分析与结构优化 2. 压力容器及管道循环塑性分析与可靠性研究 3. 过程装备检测技术与结构完整性评价 4. 过程及装备计算机辅助工程


二手450型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参数